內雙溪自然中心
內雙溪
自然中心
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三段150巷27號
中心:僅對參加課程學員開放
藥用植物園:9:00-16:00 週三休園
內雙溪自然中心部落格
年度課程行事曆
「內雙溪自然中心」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與內湖區之交界,前身為內雙溪自然公園,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溪山里,身處雙溪中上游的集水區,背倚大崙頭山完整的次生林,是臺北市首座森林與流域類型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園區南側以大崙頭山、大崙尾山為界與內湖區相鄰,東側鄰近汐止區、萬里區,北側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相對,具有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動物、植物、地質、人文等資源十分豐富。

「內雙溪自然中心」全區總面積約7公頃,涵蓋教學中心(原溪山苗圃)、藥用植物園、森林教室(原樹木標本園)、地質教室以及週邊多條登山步道,提供完善的環境教育設施,園區推出以森林、溪流及食農教育為主軸的多元課程,帶領市民朋友學習森林生態知識,並透過各
式議題反思人類與環境間的關係,是大小朋友走入森林、享受自然、快樂體驗、趣味學習的最佳選擇。

自98年起,內雙溪自然中心持續推出各類型精彩主題課程,包含:與學校配合的「戶外教學/到校推廣」服務;適合親子共學的「主題活動」及成人增能培力的「工作假期」,每年還有適合大眾參與的大型活動「特別企劃」。自推出環境教育課程至106年,共辦理超過400場環境教育活動,服務超過24,000人次。並於102年10月31日獲得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肯定,持續提供市民朋友環境教育多元服務。
「內雙溪自然中心」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與內湖區之交界,前身為內雙溪自然公園,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溪山里,身處雙溪中上游的集水區,背倚大崙頭山完整的次生林,是臺北市首座森林與流域類型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園區南側以大崙頭山、大崙尾山為界與內湖區相鄰,東側鄰近汐止區、萬里區,北側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相對,具有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動物、植物、地質、人文等資源十分豐富。

「內雙溪自然中心」全區總面積約7公頃,涵蓋教學中心(原溪山苗圃)、藥用植物園、森林教室(原樹木標本園)、地質教室以及週邊多條登山步道,提供完善的環境教育設施,園區推出以森林、溪流及食農教育為主軸的多元課程,帶領市民朋友學習森林生態知識,並透過各式議題反思人類與環境間的關係,是大小朋友走入森林、享受自然、快樂體驗、趣味學習的最佳選擇。

自98年起,內雙溪自然中心持續推出各類型精彩主題課程,包含:與學校配合的「戶外教學/到校推廣」服務;適合親子共學的「主題活動」及成人增能培力的「工作假期」,每年還有適合大眾參與的大型活動「特別企劃」。自推出環境教育課程至106年,共辦理超過400場環境教育活動,服務超過24,000人次。並於102年10月31日獲得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肯定,持續提供市民朋友環境教育多元服務。
貴子坑水土保持
教學園區
貴子坑水土保持
教學園區
臺北市北投區秀山路161號
自由參觀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部落格
年度課程行事曆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位於臺北市北投區西北一隅,南面向關渡平原,東北方逐漸高升進入山區並連接至大屯山,屬於貴子坑溪與水磨坑溪中游集水區範圍。貴子坑山區擁有臺北盆地最古老的地層—五指山層,內含純度極高的高嶺土及石英砂,俗稱北投土,是製造陶瓷及玻璃的工業原料,早期業者在此大量開採砂土,使水土遭到嚴重破壞,所以此地被當地居民稱為「鬼子坑」,今取其諧音稱為「貴子坑」。

光復後,貴子坑持續開採礦土,製陶瓷的產業規模更為擴大。山區礦石經長期開採,導致每逢下雨就造成土石流,造成下游地區的災情。66年薇拉颱風侵襲,造成貴子坑溪下游嚴重土石流災害,故為維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臺北市政府自69年起,陸續辦理貴子坑溪、水磨坑溪整治工程,著重自然生態與環境改善,以穩定裸露坡面,恢復地表
覆蓋,減少泥沙生產,並防止淤積溪谷中之泥沙流淤下游平地,減少下游地區災害發生,並在被夷平的礦山設置了「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設立解說導覽做為環境教育之用。

貴子坑環境教育課程內容,融入在地的資源特色進行課程設計,包括地質地形、水土保持和人文歷史。由於貴子坑有著大臺北地區最古老的五指山岩層,後因人為發展關係而有了「歷史人文」與「水土保持」的資源進入,自103年起持續推出以「地質地形」、「水土保持」和在地特色為主的課程,期待透過廣度吸引大眾對貴子坑的認識,並逐年進入貴子坑自然資源的深度發展,迄今已發展9套環境教育課程。同時,考量貴子坑場域的多元化,並針對不同對象需求發展大眾休閒課程以滿足學習者的多元需求,提供環境教育的多樣服務。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位於臺北市北投區西北一隅,南面向關渡平原,東北方逐漸高升進入山區並連接至大屯山,屬於貴子坑溪與水磨坑溪中游集水區範圍。貴子坑山區擁有臺北盆地最古老的地層—五指山層,內含純度極高的高嶺土及石英砂,俗稱北投土,是製造陶瓷及玻璃的工業原料,早期業者在此大量開採砂土,使水土遭到嚴重破壞,所以此地被當地居民稱為「鬼子坑」,今取其諧音稱為「貴子坑」。

光復後,貴子坑持續開採礦土,製陶瓷的產業規模更為擴大。山區礦石經長期開採,導致每逢下雨就造成土石流,造成下游地區的災情。66年薇拉颱風侵襲,造成貴子坑溪下游嚴重土石流災害,故為維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臺北市政府自69年起,陸續辦理貴子坑溪、水磨坑溪整治工程,著重自然生態與環境改善,以穩定裸露坡面,恢復地表覆蓋,減少泥沙生產,並防止淤積溪谷中之泥沙流淤下游平地,減少下游地區災害發生,並在被夷平的礦山設置了「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設立解說導覽做為環境教育之用。

貴子坑環境教育課程內容,融入在地的資源特色進行課程設計,包括地質地形、水土保持和人文歷史。由於貴子坑有著大臺北地區最古老的五指山岩層,後因人為發展關係而有了「歷史人文」與「水土保持」的資源進入,自103年起持續推出以「地質地形」、「水土保持」和在地特色為主的課程,期待透過廣度吸引大眾對貴子坑的認識,並逐年進入貴子坑自然資源的深度發展,迄今已發展9套環境教育課程。同時,考量貴子坑場域的多元化,並針對不同對象需求發展大眾休閒課程以滿足學習者的多元需求,提供環境教育的多樣服務。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內溝溪
生態展示館
臺北市內湖區康樂街236-3號
9:00~17:00 週三休館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部落格
年度課程行事曆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位於臺北市內湖區與新北市汐止區之交界,過去是市民活動中心,隸屬於內湖區公所,90年時,市府規劃於內溝溪上游興建垃圾掩埋場,基於回饋地方居民,由內湖區公所主政,將民眾活動中心改建為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於93年7月10日開幕啟用,並於99年時改隸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104年開始於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委託辦理環境教育專案。

當時提案興建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時是由內溝里所提案,91年分為內溝里及安泰里;分里後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在內溝里里界內,而安泰社區發展協會卻是在隔壁的安泰里,所以內湖區公所在95年11月場館成
立開始管理初期,在苦尋無人可接館作業下,曾委託安泰社區發展協會代為經營,由安泰社區發展協會陳理事長素霞女士兼任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志工隊長並組織內湖區內溝溪生態展示館解說志工隊。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自104年開始發展環境教育課程方案,對象分別為學校班級、親子、一般大眾與成人團體,主要發展以生態觀察、流域踏查、手作體驗等課程主題。至106年共推出10套環境教育課程方案,辦理超過70場環境教育活動,服務超過2,500人次,期許未來提供更多面向的環境教育服務。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位於臺北市內湖區與新北市汐止區之交界,過去是市民活動中心,隸屬於內湖區公所,90年時,市府規劃於內溝溪上游興建垃圾掩埋場,基於回饋地方居民,由內湖區公所主政,將民眾活動中心改建為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於93年7月10日開幕啟用,並於99年時改隸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104年開始於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委託辦理環境教育專案。

當時提案興建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時是由內溝里所提案,91年分為內溝里及安泰里;分里後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在內溝里里界內,而安泰社區發展協會卻是在隔壁的安泰里,所以內湖區公所在95年11月場館成立開始管理初期,在苦尋無人可接館作業下,曾委託安泰社區發展協會代為經營,由安泰社區發展協會陳理事長素霞女士兼任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志工隊長並組織內湖區內溝溪生態展示館解說志工隊。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自104年開始發展環境教育課程方案,對象分別為學校班級、親子、一般大眾與成人團體,主要發展以生態觀察、流域踏查、手作體驗等課程主題。至106年共推出10套環境教育課程方案,辦理超過70場環境教育活動,服務超過2,500人次,期許未來提供更多面向的環境教育服務。